工作动态

深入学习 砥砺前行

山南市气象局组织科普人员聆听“气象开学第一课”

来源:山南市气象局 发布时间:2025-09-05

为提升气象科普志愿者专业素养,筑牢面向公众与学生的科普服务根基。9月5日下午,山南市气象局精心组织科普人员及"三区"科普团队认真聆听中国气象学会主办的《观风识云 探日辨宇的中国星》"气象开学第一课"。视频课内容丰富,从风云气象卫星、气象仪器的工作原理到天气预报的复杂制作流程,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讲解。同时,对各类气象灾害的形成机制及防御措施,如暴雨、雷电、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应对方法,也做了详细介绍。科普人员在聆听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此次视频内容对青少年气象科普教育的重要价值。他们纷纷表示,要将所学内容融入到今后的气象科普工作中,创新科普形式,让气象知识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市气象局后续计划将 "气象开学第一课" 视频推广至市内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学习。同时,还将结合本地气象特点,开展线下气象科普讲座、气象观测站参观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气象知识储备,增强他们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营造良好的气象科普氛围贡献力量 。

本次学习以"吃透内容、转化应用"为核心目标。志愿者们全程认真聆听课程,重点围绕三大模块深入钻研:一是气象基础知识体系,系统掌握风向标、雨量计等观测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云图识别、天气预报制作的核心流程;二是灾害防御实用技能,针对暴雨、雷电、大风等常见灾害,逐项梳理预警信号解读方法与应急避险要点;三是科普传播技巧,学习课程中 "案例讲解 + 动画演示" 的生动形式,结合本地学生认知特点与公众信息需求,记录可借鉴的传播思路。学习过程中,志愿者们结合日常科普工作中的难点展开交流讨论。针对 "如何用通俗语言解释高原强紫外线成因""怎样让农牧民快速记住汛期避险步骤" "如何向学生解释高原夜雨现象""怎样让老年人快速分清暴雨预警等级"等问题,大家结合课程内容提出解决方案,如将专业术语转化为 "太阳离得近、云彩挡得少"等口语化表达,把避险流程编为 "看预警、关门窗、选高地"的简易口诀,切实推动学习成果向服务能力转化。科普人员纷纷表示,此次专题学习不仅补足了自身气象知识短板,更明确了科普工作的方向与方法。

下一步,山南市气象局将以此次学习为起点,组织志愿者走进中小学、社区、田间地头,通过 "课堂讲解 + 实操演示 + 互动问答"的形式,把 "气象开学第一课"的核心内容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知识,真正实现 "以学促干、以干践学",助力提升全民气象科学素养与防灾减灾意识。

版权所有 :中国气象学会
京公网安备 110401400179 京ICP备09060741号-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联系电话:010-68406821 传真:010-68406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