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动态

益阳:气象科普进校园 筑牢强对流天气“防御墙”

来源:益阳市气象局 发布时间:2025-05-19

“雷达回波中的红色区域究竟代表什么?”“气象预警信号颜色变化背后又隐藏着哪些秘密?”5月15日上午,在益阳高新区玉潭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里,气象科技工作者手持激光笔,将复杂的气象监测数据转化为生动易懂的教案,为100余名师生揭开了强对流天气的神秘面纱。这场由益阳市气象学会联合市气象局、市科技馆打造的“气象科普进校园”活动,以“接地气”的科普方式,为校园安全注入科学力量。

    活动中,气象科技工作者结合周边的真实案例,通过动态云图生动演示雷暴云的生成过程,将抽象的“短时强降水”“飑线过境”等强对流概念概念具象化。当屏幕上弹出益阳历年强对流天气统计数据时,科技工作者设计巧妙设计了“校园安全闯关”环节:“收到橙色预警后,教室里的电子设备应该怎样处理?”“暴雨天教学楼哪些位置易积水?”20道情景题涵盖了日常隐患。学生们热情高涨,争相举手,运用新学的知识指出“教室插座靠近窗户”“应急箱缺少绝缘手套”等5处潜在问题。

    通过互动问答、案例解析等形式,气象科技工作者向师生们生动讲解了强对流天气的成因,以及雷暴、短时强降水、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特征,重点科普了“室内避雷”“车内避雷”等实用防御知识。结合益阳地区气候特点,系统解读了暴雨、大风等气象预警信号的分级标准。现场同步发放《中小学生防雷知识》科普手册,通过“大手拉小手”推动防灾知识走进家庭。

    益阳市气象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的创新实践。未来,他们将持续联合多部门开展分众化气象科普活动,构建防灾减灾教育的长效机制。玉潭学校的师生们纷纷表示,讲座内容紧贴生活实际,不仅解答了他们在日常观察天气现象时的困惑,还提升了他们应对突发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通过将气象科学与校园安全教育深度融合,此次活动为师生们织密了气象灾害“防护网”,为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

版权所有 :中国气象学会
京公网安备 110401400179 京ICP备09060741号-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联系电话:010-68406821 传真:010-68406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