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灼空 · 星瞰万象”探秘行动 引领公众走近卫星科技
来源: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 发布时间:2025-03-26
2025年3月23日,第65个世界气象日如约而至。围绕“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年度主题,结合广州市委宣传部“英雄花开英雄城”红色文化主题,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在黄埔区天鹿湖站区举办“木棉灼空·星瞰万象”公众开放日活动,吸引100个家庭400余名市民参与。本次活动通过实地探秘、互动体验和红色文化融合等形式,展现我国气象卫星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关键作用,拉近公众与航天科技的距离。
活动当日,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天鹿湖站区,讲解员们迎来早早到场的家庭游客。在讲解员带领下,市民们近距离观察了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接收天线群。“极轨气象卫星轨道低、观测精度高,每天绕地球14圈;静止气象卫星则‘固定’在赤道上空,实时监测区域天气变化。”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解中,孩子们对眼前所见的“大锅”和“圆球”及风云气象卫星的工作原理收获更直观的了解。
签到处人头攒动(蔡晓摄影)
观看科普视频“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黄凤娟摄影)
气象信息接收初体验(蔡晓摄影)
在风云卫星博物馆,从1988年风云一号A星首征太空的坎坷,到如今风云系列卫星实现全球数据共享、灾害预警响应速度跃居世界前列,一幅中国卫星气象事业“从追赶到领跑”的壮阔画卷徐徐展开。不少家长感慨:“原来微信启动画面中地球照片的‘换脸’,正是风云四号的杰作!”
听老师讲述风云历史(蔡晓摄影)
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气象专家曹静亲临现场,与公众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她为参观者详细讲解卫星气象技术如何助力气象灾害的预警与应急响应,并分享气象卫星事业背后的发展故事和风云卫星的应用,帮助公众们更详细地理解卫星技术如何在灾害监测、气象预警及应急响应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追星人曹静与公众面对面(蔡晓摄影)
追星人曹静解谜气象卫星航天奥秘(黄凤娟摄影)
新科普法提出“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未来将继续以优质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开展更多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让航天科技与公众生活“零距离”,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筑牢气象防灾减灾屏障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