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州: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师生深入科普教育基地 探索气象奥秘
来源:海南藏族自治州气象局 发布时间:2024-07-12
为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增强气象科普知识和防灾减灾意识,7月12日上午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2名师生深入海南州气象科普基地,近距离开展一场"看得见、摸得着"的气象科普研学活动。
活动现场,学生们首先参观了室外气象观测场。在气象局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下,他们近距离观察了百叶箱、温湿传感器、风向风速传感器、雨量传感器等气象观测设备,了解了这些设备如何收集、传输和处理气象数据,对气象观测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在人工影响天气展区,学生们参观了"双37"高炮作业设备、雷达车、火箭架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备,气象科技人员对人工影响天气原理进行了专业讲解,并模拟了操作装火箭弹发射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气象科普的兴趣。在气象仪器陈列室,人影作业人员近距离参观了近现代气象仪器、设备展览,每样展品旁都有文字介绍,学生们有序地参观学习,了解气象知识,并兴致勃勃地体验了某些气象专用仪器。从气象仪器的更新换代、发展变化中,感受到气象科技发展成就。走进气象科普馆,学生们立刻被气象科普知识深深吸引。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观看了气象发展历程图片展,直观地了解不同时期气象发展和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们讲解了全球气候带划分、气象发展史、气象科学家事迹、精准分析、二十四节气、海南州的气候特征以及气象预警、信息传送、灾情收集、防灾减灾避险基本知识,重点讲解了当地常见的大风、干旱、沙尘暴、暴雨、暴雪、雷电、冰雹等多种气象灾害类型及安全防御措施。同时学生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积极参与了"人工影响天气模拟""VR灾害体验""气象知识抢答"等互动体验。 随后,在海南州气象台,学生们学习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降雨回波图的走势,卫星云图和风场变化,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学习,让学生们对天气预报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此次气象科普研学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学到了丰富的气象知识,还激发了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热情。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对气象科学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让他们更加关注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他们表示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专业课中去,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下一步,海南州气象局将继续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举办更多类似的气象科普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了解气象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机会和平台。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大气象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气象科普知识和防灾减灾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气象力量。